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精神源泉;总有一些精神跨越时空的界限,凝聚起人们奋进前行的磅礴力量。它们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民族的精神家园,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暑期“三下乡”之行,健康“救”在身边,医识“乡”里相传实践队怀揣着无比崇敬之情,走进诸城刘家庄红色纪念基地,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队员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用心去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
参观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初触抗战烽火
第一站实践队成员们抵达了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这座古朴的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庄重而肃穆,仿佛为这段即将开启的红色之旅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帷幕。踏入馆内,空间虽不算宽敞,但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几把破旧的土枪、一把布满锈迹的大刀静静摆放着,它们虽已失去往日的锋利,却依然能让人想象到当年战斗时,村民们手持它们与敌人拼杀的激烈场景。馆内墙上挂着的一些老照片,虽有些泛黄模糊,但依然能清晰看到照片中村民们坚毅的神情,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保卫家园的决心。
瞻仰抗战遗址,感悟军民鱼水情深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刘家庄人民抗战时的围墙旧址(复原)进行参观。抚摸着那斑驳的围墙,队员们仿佛能触摸到当年村民们坚守的决心和炽热的爱国情怀。这道围墙,不仅是抵御敌人进攻的物理屏障,更是刘家庄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精神象征。
1945年3月17日那天,面对来势汹汹的日伪军,刘家庄的村民们迅速聚集在这道围墙之后。他们深知,这道围墙是他们最后的防线,也是他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战场。村民们凭借着这道围墙,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妇救会成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炮火为前线装药,她们的双手虽被炸药熏得黝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孩子们也积极参与站岗放哨,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传递着情报,为抗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民们手持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在这场战斗中,刘家庄的男女老幼击毙日军38人,并配合八路军诸营独立营歼灭日伪军102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军民鱼水情,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
实践队成员们被这种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精神深深打动。他们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军民鱼水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此次红色之旅的深刻感悟。从陈列馆中初触抗战烽火的震撼,到围墙旧址前感悟军民鱼水情的温暖,每一位队员都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刘家庄人民的抗战事迹是红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这些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在今后的日子里,实践队将把这份红色记忆铭记于心,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所学的医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服务人民中去。不仅要把健康知识带给乡里,提高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更要将红色文化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光辉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刘家庄红色纪念基地之行,对于实践队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深刻的教育。它将激励着队员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