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践”青春⑪ | 青衿守护银发食光!青春力量赋能老年饮食健康🫶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10

为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们组成“青衿守护银发食光”实践队,于8月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多个社区长者食堂,开展以“青春力量赋能老年饮食健康”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青年学子们深入探索老年饮食现状与健康需求,为提升长者食堂服务质量贡献专业力量。

前期走访:深入社区,倾听银发心声

8月10日,实践队先行前往淄博市部分社区长者食堂进行初步走访。队员们与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及就餐老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初步了解了食堂的运营模式、餐食配置、老人就餐满意度以及健康饮食管理的难点与需求。同学们认真记录老人们的建议,为后续问卷设计和调研重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入调研:脚步不停,关爱不止

8月19日至21日,实践队分为多个小组,先后奔赴和平社区长者食堂、东苑社区雨花长者食堂、九级村长者食堂、石村社区长者食堂以及博大花园长者食堂展开系统调研。队员们通过发放问卷、现场观察和交流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涵盖老年人饮食习惯、营养认知、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健康饮食知识普及需求等多个维度。

和平社区和东苑社区

8月19日清晨,实践队抵达和平社区长者食堂,调研过程中,老人们热情地分享就餐体验:60-79岁每餐补贴2元,80岁以上补贴3元,既实惠又美味!队员们还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交流,了解食堂运营模式和补贴政策。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老人不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这次走访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惠民政策给老年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祉。

在东苑社区雨花长者食堂,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对食堂相当满意!一位正在用餐的长者笑着说道。这里所有的蔬菜粮食都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既健康又充满温暖。老人们不仅享受到了营养均衡的餐食,更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温情。这份以爱为佐料的美味,让每一餐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九级村长者食堂

8月20日清晨7点,实践队员们早早来到九级村长者食堂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碌——包包子、烙馅饼、熬粥、炒菜,食堂里香气四溢。10时许,老人们陆续前来用餐,食堂渐渐热闹起来。

访谈中,长者们纷纷点赞:价格实惠,味道好,饭菜软烂适中,特别适合我们牙口不好的老人!不少老人表示几乎天天都来就餐。同学们在倾听的同时,也认真记录了长者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菜品种类能更加丰富,低盐低糖等健康选项可以更明确标注,方便选择。这份来自一线的真实反馈,既体现了长者食堂深受欢迎的程度,也为后续优化服务提供了明确方向。


石村社区长者食堂和博大花园长者食堂

八月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村社区长者食堂,实践队员们带着连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开始了最后一天的调研。在石村社区,长者们坦言:我们偶尔来食堂吃,主要还是习惯在家自己做饭。这番话语让队员们意识到家庭饮食传统在当地老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转战博大花园长者食堂时,队员们发现这里的用餐群体颇具特色——多为退休教师。这些长者不仅对餐食品质要求较高,更注重营养搭配的科学性。他们一边用餐,一边与队员们探讨起膳食营养的专业问题,仿佛一场别开生面的营养学课堂。


通过最后一天的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不同社区长者食堂的独特气质与个性化需求。这些宝贵的发现将为后续提出差异化改进建议提供重要依据,也让队员们对老年饮食健康问题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专业赋能,传递温度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业优势,不仅帮助老人填写问卷,还耐心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提醒老人们注意夏季饮食安全,合理搭配日常膳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传递医学人文关怀。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同学们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更在服务与奉献中锤炼了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青年一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夕阳,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青春与银发的对话。

未来,实践队将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社区长者食堂优化服务,为老年饮食健康持续注入青春智慧与温暖力量。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银发食堂,青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