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挺膺担当,强国复兴有我。6月11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孙祥军老师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题,为学院2022级预防医学2班同学讲授鲜活思政课,激发强国建设青春动能。
课堂伊始,孙祥军书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独立成章的问题有哪些呢?”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孙书记指出,报告中独立成章的有三个问题,第一是国家安全问题,第二是依法治国问题,第三就是教育、科技、人才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专题论述,这体现了党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的准确把握。
随后,孙祥军书记以时间为轴线,讲述了16世纪以来先后形成的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5个世界主要科学和人才中心。他强调,要科学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从历史角度来看教育、科技、人才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世界科学中心和人才中心结合在一起往往是世界学术中心或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接着,孙书记通过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热点的话题深刻剖析了教育、科技、人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与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科技中心的任务相比,我们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还面临严峻挑战。孙祥军书记旁征博引,立足时代境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抽丝剥茧地清晰展现,教学重难点的阐释徐徐展开。
最后,孙祥军书记就如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他强调,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联结”关系看,教育是三位一体运行的“起点”,也是三位一体运行的“结点”,还是三者一体运行“中介”。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力军的优势、基础研究的优势、人才济济的优势,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孙书记勉励青年学子,要打好学业基础,勇攀科技高峰,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青春,迸发新能量。
听讲的公卫学子纷纷表示这堂思政课饱含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为大家讲清了形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对策。
姜浩楠同学说:“听了书记的课程,我不仅了解了国内外重大时事,还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今后,我更要涵养理论品格,锤炼过硬本领,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努力奋斗。”
马志羽同学说:“孙书记的课堂轻松又亲切,从青年人身边实例出发进行讲解,带领同学们互动思考,让我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刻地认识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激励着我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昂扬的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张锐同学说:“书记平易近人、博学多才,把专业术语讲得‘接地气’,使我们立刻就能理解。聆听了孙书记的讲课,我对青年一代所处的时代、所担负的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以后还能听到书记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