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A》教学大纲

发布者:李春柳发布时间:2024-06-16浏览次数:10

《卫生统计学A》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英文):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 A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分:4.5

学    时:9654+42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高等代数、医学概论

适用专业:统计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卫生统计学是面向统计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医学科研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状态:

(一)知识目标

熟悉医学科研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素质(德育)目标

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思维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质。



四、学时分配表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学时分配

备注

(自学)


讲课

实践

1

绪论

2

0


2

数据分布描述

2

2


3

数据关联

2

1


4

数据产生

2

1


5

基本概率论

3

3


6

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3

3


7

统计推断

4

2


8

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4

2


9

方差分析

4

2


10

卡方检验

4

2


11

非参数秩和检验

3

3


12

直线相关与回归

3

3


13

生存分析

3

3


14

多重回归分析

3

3


15

调查研究设计

3

3


16

实验研究设计

3

3


17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3

3


18

寿命表

3

3


合  计

54

42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章  绪论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2.熟悉卫生统计学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3.掌握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误差,概率。

【教学内容】

卫生统计学的概念、意义、发展简史;卫生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分类;变量和随机变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卫生统计资料的来源与分类;变量和随机变量总体、个体与样本,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总体,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课后学习】

1.作业

1)结合实例说明客观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变量的类型;

2.思考题:通过查资料说明医学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章 数据分布描述

【总学时】  4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2.熟悉利用统计图表描述定量资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

4.熟悉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

【教学内容】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教学重点】

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教学难点】

总体,统计量和参数,误差、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课后学习】

1.作业

1)结合实例说明均数、中位数;

2)结合实例说明标准差、变异系数。

2.思考题:常用三种平均数的区别。


第三章 数据关联

【总学时】  3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实践 1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数据关联的含义和主要形式。

2.熟悉散点图的制作、掌握其解释和应用。

3.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与解释,如何刻画不同类型数据的相关关系。

4.掌握回归方程的解释,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理解回归中的r2含义及残差图评价回归直线拟合效果。

5.了解相关与回归的陷阱。

6.掌握条件分布描述两分类变量的关系及相关系数的计算。

7.区别关联与因果,理解因果关联的复杂性。

【教学内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回归的陷阱,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箱式图,数据核查与离群值、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图。

【教学难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四章 数据产生

【总学时】  3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2学时/实践 1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轶闻数据与可得数据及其局限性,理解抽样调查与实验研究数据的重要性。

2.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理解试验安慰剂效应及其偏倚。

3.理解简单随机抽样及其常见问题。

4.理解抽样分布及统计推断。

【教学内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回归的陷阱,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数据的来源,随机对照试验,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

随机对照试验,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五章 基本概率论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掌握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学会运用条件概率确定两个事件是否独立。

2.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的计算。

3.了解蒙特卡罗模拟的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教学内容】

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条件概率,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医学参考值蒙特卡罗模拟。

【教学重点】

概率的性质及其基本运算法则;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条件概率及其树状图表示方法,医学参考值蒙特卡罗模拟。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章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 学时

【目的要求】

1.学会应用二项分布概率公式、运用统计表计算样本率的概率分布,理解应用正态近似的条件。

2.熟悉如何应用概率理论计算样本均数的概率分布,理解应用正态分布近似的应用条件。

【教学内容】

数据的关联,散点图,相关,回归现象,相关与回归的陷阱,分类变量的相关,关联与因果。

【教学重点】

样本率的抽样分布,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

【教学难点】

样本率的抽样分布。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


第七章 统计推断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理解置信度如何影响误差范围、样本量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2.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理解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

3.理解检验效能的含义,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两类错误,理解两类错误、检验水准及检验效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置信度如何影响误差范围,样本量与置信区间的关系,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检验水准。

【教学重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结果解释,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检验水准。

【教学难点】

置信区间的含义与计算原理,检验效能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两类错误。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八章 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t分布特征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2.掌握估计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3.掌握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

4.两个总体均数:理解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系;掌握估计两总体均数之差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5.理解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

6.理解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掌握估计总体率置信区间和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7.理解两总体率差值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原理;掌握估计两总体率差值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教学内容】

t分布,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系;估计两总体均数之差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估计总体率置信区间和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总体率差值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原理;估计两总体率差值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

【教学重点】

t分布特征,估计配对设计两总体均数差值置信区间是否为0的检验方法;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与t分布的关系;估计两总体均数之差置信区间及检验H0是否成立的方法;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样本率的抽样分布及其正态近似条件。

【教学难点】

t分布特征,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F分布。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


第九章 方差分析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总变异的分解方法、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2.掌握随机区组设计方差总变异的分解方法,熟悉并辨识区组设计的适用情形,了解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3.熟悉多个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情形。

【教学内容】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总变异的分解方法、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2.随机区组设计方差总变异的分解方法,区组设计的适用情形,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3.多个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每种方法的适用情形。

【教学重点】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总变异的分解方法、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多个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章卡方检验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χ2分布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χ2检验的基本思想及理论频数的计算。

3.掌握不同性质类型四格表χ2检验的适用条件及校正条件,掌握R×C交叉表数据χ2检验并了解χ2分割的思想,掌握2×2配对设计数据的χ2检验。

4.理解关联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步骤,掌握2×2交叉表的关联性分析及2×2配对设计数据的关联性检验。

5.理解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思想,了解拟合优度检验的计算步骤及应用条件。

6.理解确切概率法的原理,掌握其适用条件,掌握2×2R×C交叉表的确切概率。【教学内容】

χ2分布的定义和性质;χ2检验的基本思想及理论频数的计算;不同性质类型四格表χ2检验的适用条件及校正条件, R×C交叉表数据χ2检验并了解χ2分割的思想, 2×2配对设计数据的χ2检验;关联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步骤, 2×2交叉表的关联性分析及2×2配对设计数据的关联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思想,拟合优度检验的计算步骤及应用条件;确切概率法的原理,掌握其适用条件, 2×2R×C交叉表的确切概率法。

【教学重点】

χ2分布定义和性质;χ2检验的基本思想;不同性质类型四格表χ2检验的适用条件及校正条件,2×2配对设计的χ2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教学难点】

确切概率法的原理。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非参数秩和检验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符号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符号秩和检验的编秩规则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独立样本比较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两独立样本比较秩和检验编秩规则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3. 理解Wilcoxon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其编秩规则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符号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编秩规则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两独立样本比较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编秩规则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Wilcoxon检验的基本思想,其编秩规则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任务驱动式。


第十二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估计,掌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2.掌握回归总变异与自由度的分解、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反应变量总体均数置信区间以及反应变量个体预测值的估计,了解直线回归统计推断的条件。

【教学内容】

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估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总变异与自由度的分解、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反应变量总体均数置信区间以及反应变量个体预测值的估计,直线回归统计推断的条件。

【教学重点】

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估计,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总变异与自由度的分解、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难点】

回归总变异与自由度的分解、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三章 生存分析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终点事件与生存时间的概念、生存曲线的定义和解释,了解生存分析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生存曲线估计的K-M法;寿命表估计生存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理解生存曲线的比较log-rank 检验基本思想和原理,掌握其应用。

【教学内容】

终点事件与生存时间的概念、生存曲线的定义和解释,生存分析的主要内容;生存曲线估计的K-M法;寿命表估计生存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生存曲线的比较log-rank 检验基本思想和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生存分析的主要内容;生存曲线估计的K-M法;寿命表估计生存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生存曲线的比较。

【教学难点】

寿命表估计生存率。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四章  多重回归分析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

2.熟悉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多重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

4.了解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如何用Logistic模型作预测;熟悉Logistic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方法;掌握Logistic回归分析的用途;Logistic回归系数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与优势比或相对危险度关系。

5.了解Cox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Cox回归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方法、用途;Logistic回归系数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与优势比或相对危险度关系。Cox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回归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用途。

【教学难点】

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Cox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任务驱动式。


第十五章  调查研究设计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调查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步骤;掌握调查问题的设置技巧。

2.掌握几种概率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实现及其样本量估计方法。

3.了解非概率抽样的适用场合,掌握几种常用非概率抽样方法。

4.熟悉效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掌握信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

【教学内容】

调查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步骤,调查问题的设置技巧。几种概率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实现及其样本量估计方法。非概率抽样的适用场合,几种常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效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信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

【教学重点】

调查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步骤,调查问题的设置技巧。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实现及其样本量估计方法。效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信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

【教学难点】

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实现及其样本量估计方法。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六章 实验研究设计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 3学时/实践 3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误差来源及其控制方法。

2.熟悉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熟悉几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

5. 熟悉临床试验设计中的三种试验类型。

【教学内容】

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误差来源及其控制方法。几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临床试验设计中的三种试验类型。

【教学重点】

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误差来源及其控制方法。几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临床试验设计中的三种试验类型。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七章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3学时/实践3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各种人口学统计指标的应用,人口金字塔的原理及绘制方法;掌握描述人口特征和人口生育状况的常用指标。

2.熟悉疾病与死因分类的概念及应用,掌握疾病常用统计指标的含义及计算。

3.掌握反应死亡水平指标的含义及计算,理解死因构成比及死因顺位。

4.了解常用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统计指标的含义,熟悉常用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统计指标的计算。

5. 熟悉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的应用。

6.理解率的标准化的基本思想,掌握使用条件。

教学内容

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各种人口学统计指标的应用,人口金字塔的原理及绘制方法;描述人口特征和人口生育状况的常用指标。疾病与死因分类的概念及应用,疾病常用统计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反应死亡水平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死因构成比及死因顺位。常用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统计指标的含义,常用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统计指标的计算。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的应用。率的标准化的基本思想,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

各种人口学统计指标的应用,人口金字塔;描述人口特征和人口生育状况的常用指标。疾病与死因分类的概念及应用,疾病常用统计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死因构成比及死因顺位。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的应用。率的标准化的基本思想,使用条件。

教学难点

率的标准化。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任务驱动式。

第十八章  寿命表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3学时/实践3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寿命表的编制。

2.熟悉寿命表的有关指标及其编制。

3.掌握寿命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寿命表的基本概念;简略现时寿命表的编制;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健康期望寿命表的编制;寿命表有关指标及其分析;其他相关指标简介。

教学重点

寿命表的基本概念;简略现时寿命表的编制;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寿命表有关指标。

教学难点

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

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演示、任务驱动式。



六、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序 号

实践(实验)项目

学 时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1

数据分布描述

1

验证性实验

掌握

2

数据关联

1

验证性实验

掌握

3

数据产生

1

验证性实验

掌握

4

基本概率论

3

验证性实验

掌握

5

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3

验证性实验

掌握

6

统计推断

2

验证性实验

掌握

7

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2

综合性实验

掌握

8

方差分析

2

验证性实验

掌握

9

卡方检验

3

验证性实验

掌握

10

非参数秩和检验

3

综合性实验

掌握

11

直线相关与回归

3

验证性实验

掌握

12

生存分析

3

综合性实验

熟悉

13

多重回归分析

3

综合性实验

熟悉

14

调查研究设计

3

综合性实验

熟悉

15

实验研究设计

3

综合性实验

熟悉

16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3

验证性实验

掌握

17

寿命表

3

验证性实验

掌握



42



注:有未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的课程填写此表。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利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全过程考核的方式,平时主要通过课后作业形式考核,重在对卫生统计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采取笔试形式完成对卫生统计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其中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成绩及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郝元涛主编.卫生统计学.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6.

(二)学习参考书(含实践指导书)

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陆守曾,陈峰主编.医学统计学.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方积乾主编.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孙振球,徐勇勇主编. 医学统计学.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三)其他学习资源

1. 在“智慧树”网站上的《医学统计学》在线课程(山西医科大学,王彤):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67739#teachTeam

2.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医学统计学》国家精品课: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YSU-20016


教学大纲执笔人:王玖             授课教研室: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王  玖              所属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负责人: 韩春蕾              学院院长:宋守君


二四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