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C 》教学大纲

发布者:李春柳发布时间:2024-06-16浏览次数:10

《流行病学C》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C / Epidemiology C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选修

学    分:1

学    时:16

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

适用专业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本科层次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面向护理、中医类专业的选课程,在医学服务、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方面起承上启下作用。主要讲授流行病学基本研究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能和预防为主的思维。本课程是卫生统计学的后续课程,为预防医学、科研设计、循证医学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状态:

  1. 知识目标

本课程涵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研究进展。要求记忆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疾病分布的特点和描述疾病频率的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类型和病因推断的原则。

了解相应的前沿扩展知识,比如我国现行计划免疫规划的内容、实施情况和意义;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实际问题完成系统评价。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1. 能力目标

既要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达到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使学生在工作中运用群体的观点、整体的方法独立进行现场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总结分析及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素质(德育)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人为本,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及医疗保健等各项工作。具体各讲的思政教育如下所示: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思政教育

1

绪论

树立关爱人群健康的情怀理念,培养学生立足流行病学预防为主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2

疾病的分布

注意讲解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应用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综合描述,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3

病因与病因推断

注意讲解病因推断的逻辑顺序与内在科学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的看待疾病预防与发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

描述性研究

帮助学生理解描述疾病分布的思维方式,开展人群调查的现场组织管理及质量控制能力,具备开展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对人基本要有的公正公平及尊重原则的理念形成。

5

队列研究

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思维方式,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立足病因研究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6

病例对照研究

养成病例对照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

7

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对照试验部分,注意讲解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医学伦理。

8

筛检与诊断试验评价

具有正确的筛检试验的价值判断,尊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原则。

四、学时分配表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学时分配

备注

(自学)

理论

实践

1

绪论

2



2

疾病的分布

2



3

病因和病因推断

2



4

描述性研究

2



5

队列研究

2



6

病例对照研究

2



7

实验流行病学

2



8

筛检与诊断试验评价

2



合  计

16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讲  绪论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 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用途及重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了解系统及生态流行病学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医学科研问题。

素质目标:树立关爱人群健康的情怀理念,培养学生立足流行病学预防为主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性研究

2.实验性研究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2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3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

4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1群体的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第六节 流行病中的伦理学问题

【教学重点】

流行病学定义,学科特点及主要用途。

【教学难点】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案设计】

21世纪医学领域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事件引出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课后查阅经典的John snow伦敦霍乱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继续自学加深对流行病学用途的理解,同时制作12-16PPT上课10分钟阐述。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及计算;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合理运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全面系统的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具备开展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的能力。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应用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综合描述,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率

2罹患率

3续发率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1患病率

2感染率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

1死亡率

2病死率

3婴儿死亡率

4生存率;

4.疾病负担指标

1潜在减寿年数(DALY

2伤残调整寿命年(PYLL)。

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2暴发

3流行

4大流行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

1年龄

2性别

3职业

4种族和民族

5婚姻与家庭

6行为生活方式

7流动人口

8宗教信仰;

2.地区分布

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

4地方性疾病;

3.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教学重点】

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意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

【教学难点】

用出生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人群的疾病分布特点。

【教学方案设计】

以案例导入疾病分布的概念,进而介绍疾病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完成实习指导涉及频率测量指标计算的作业,并以任一慢性病为例,试述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


第三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病因的概念,病因研究的方法,因果推断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合理运用因果推断原则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病因推断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

1. 病因的定义

2. 病因模型

1)三角模型

2)轮状模型

3)病因网模型

第二节 病因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1. 宿主

2. 环境

3. 病因研究的方法

1)描述流行病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

3)回顾性队列研究

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1. 假设演绎法

2. Mill准则

1)求同法

2)求异法

3)共变法

4)类推法

5)排除法

第四节 因果关系的推断

1. 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的形式

1)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2)虚假关联

3)继发关联

4)因果关联

2.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时间顺序、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的一致性、实验证据、生物合理性、生物学一致性、特异性、相似性

3.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

病因模型、病因的研究方法、偏倚、Hill因果推断准则。

【教学难点】

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

【教学方案设计】

以吸烟与肺癌的病因推断过程引出病因推断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课后学习】

完成实习指导中病因推断的实习与习题


第四讲  描述性研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 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描述性研究的概念、方法和特点,现况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了解现况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方法描述疾病的分布,具备基本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能力。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描述疾病分布的思维方式,开展人群调查的现场组织管理及质量控制能力,具备开展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对人基本要有的公正公平及尊重原则的理念形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2. 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3. 描述性研究的种类

1现况研究

2病例报告

3病例系列分析

4个案研究

5历史资料分析

6随访研究

7生态学研究

4.描述性研究的用途

第二节 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第三节 现况研究

1.现况研究的概述

1概念

2特点

3研究类型

4用途

2.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4.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第四节 生态学研究

概念、特点、用途、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研究类型,现况研究概念、特点、设计与实施,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现况研究常见偏倚及控制,生态学研究的分类。

【教学方案设计】

以案例分析导入描述性研究,并介绍描述性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利用所学现况调查研究的方法,自拟题目进行一项现况调查研究方案设计。


第五讲  队列研究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 学时【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中所包括的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及其流行病学意义、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了解队列研究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队列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思维方式,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立足病因研究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队列、暴露、队列研究

2.基本原理

3.研究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4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4.研究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1研究现场

2暴露人群

3对照人群

4.确定样本量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1随访对象与方法

2随访内容

3观察终点

4观察终止时间

5随访间隔

6随访者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率的计算

1累计发病率

2发病密度

3标化比

2.效应的估计

1相对危险度(RR

2归因危险度(AR)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

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2)局限性

【教学重点】

队列研究原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指标的计算与意义。

【教学难点】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以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为例引出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完成《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相关作业并上交,建议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上交一份随堂笔记。


第六讲 病例对照研究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值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分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了解新近衍生的病例对照方法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合理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养成病例对照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基本原理

2.基本特征

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有果溯因、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相对较弱

3.研究类型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4.用途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目的

2.明确研究类型

3.确定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

4.确定样本量

5.确定研究因素

6.资料收集的方法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2.推断性分析

1)非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比值比(OR

21:1匹配资料的分析

3)非匹配资料的分层分析

4)计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第四节 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率-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群偏倚

2.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3.混杂偏倚

第五节 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实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难点】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为例引出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讲授、课堂课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适合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1. 查找近三年公开发表应用case-control study设计的文献并阅读。

2. 课后思考题:What kind cases do we select for study, Incident, prevalent, or death case?

3. 自修配套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相关案例分析题。


第七讲 实验流行病学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步骤;了解现场试验的资料整理分析,了解多中心临床试验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合理应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素质目标:尊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原则,养成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概念:实验流行病学

2.基本特征与用途

1)前瞻性研究;

2)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

3)研究对象随机分配。

3.主要类型

1)临床试验:概念、原理、特点、应用;

2)现场试验:概念、原理、特点、应用;

3)社区试验:概念、原理、特点、应用。

第二节 临床试验

1.基本概念

2.基本原则

3.分期

4.设计与实施

1)明确研究目的

2)确定试验现场

3)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选择与其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选择能将试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4)估计样本含量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试验样本大小的计算

5)随机化分组与分组隐匿

简单随机分组

区组随机分组

分层随机分组

整群随机分组

6设立对照组

7盲法的应用

8确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

9确定试验观察期限

10资料的收集

5. 资料整理与分析

1资料的整理:排除、退出

2资料分析

意向治疗分析

分析方法实例

统计分析数据集

3评价指标

治疗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N年生存率

预防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保护率、效果指数

需治疗人数(NNT

第三节 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1.概述

2.设计与实施的问题

3.评价指标

第四节 真实世界研究

第五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1.优缺点

2.应注意的问题

1)类实验

2)伦理道德问题

3)预实验

4)研究注册问题

5)结果报告的完整透明的问题

教学重点】

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难点】

临床试验的实施步骤

【教学方案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试验引出实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讲授、课堂课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适合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1. 思考题:多中心选取研究对象有何益处? 为何要制定详尽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提出标准?

2. 自修配套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相关案例分析题。

3. 查找文献,完成一份科研设计书。


第八讲 筛检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的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概念、用途,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了解筛检试验分界值的确定方法的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合理应用筛检和诊断试验评价方法探索最适宜的试验方法。

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筛检试验的价值判断,尊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筛检、诊断

2.筛检的目的及类型

3.筛检的实施原则

1)筛检的疾病

2)筛检试验

3)疾病治疗

4)筛检项目实施计划及评价

第二节设计与实施

1.确定金标准

2.研究对象的选择

3.样本量

4.确定试验的界值

第三节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1.定义:筛检试验、诊断试验、筛检和诊断的区别

2.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1)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

2)可靠性: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

3)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4)确定连续性测量指标的阳性截断值:ROC曲线的概念、计算、意义

3.筛检项目评价内容及指标

1)收益: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

2)生物学效果评价

3)卫生经济学评价

4)筛检的安全性、伦理问题及可持续性评价

第四节 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的方法

1.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2. 采用联合试验

第五节 筛检与诊断试验中中常见的偏倚

1)领先时间偏倚

2)病程偏倚

3)志愿者偏倚

4)过度诊断偏倚

教学重点】

筛检试验的评价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指标的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概念和用途。

【教学难点】

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

【教学方案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以筛检试验的案例引出筛检试验的评价原理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讲授、课堂课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适合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1. 思考题: 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有哪些?

2. 查阅最新文献,学习筛检试验的设计。

3. 自修配套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相关案例分析题。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小组讨论、科研设计、测验)、多个阶段(作业测评、课外阅读、实验课作业、期末考核)、多种类型(课堂实训、课堂讨论)全过程的考核。  

七、建议教材与其他学习资源

(一)建议教材

《流行病学》(第9版),沈洪兵 齐秀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二)学习参考书

《流行病学实习》(第1版),王萍玉主编,科学出版社,2022

《流行病学》(第8版),詹思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第4版),叶冬青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2015

Epidemiology》(第5版),Leon Gordis主编,Saunders2013

《现场流行病学》(第1版),许国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Modern Epidemiology》(第3版),Kenneth J. Rothman主编,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2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第1版),徐望红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三)其他学习资源

电子教材 https://activepi.herokuapp.com/

人卫慕课 http://www.pmphmooc.com/web/scholl/16147

中国大学MOOC 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21005?tid=1206829206

壹课堂 http://www.1ketang.com/course/70.html

世界卫生组织 https://www.who.int/zh

八、其他说明

流行病学的学习离不开统计学的支撑,统计学资料如下:

学堂在线:

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CUT+20181024+2018_T2/about

教学大纲执笔人:庞一鸣           授课教研室:流行病学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庞一鸣               所属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负责人:                     学院院长:宋守君


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