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C》教学大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1-16浏览次数:228

《高等数学C》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803604201

课程名称(中/英文):高等数学C/Advanced Mathematics C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课

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层次:生物技术(规模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本科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高等数学C是生物技术(规模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专业的学科平台课。它作为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在培养个体逻辑思维严谨性、问题解决方法科学性等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作为生物技术(规模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续课程顺利学习奠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特别是随着当今电脑科技的发展,为解决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提供了教学平台。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函数的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等三种基本运算。

(二)能力目标

利用三种运算解决函数单调性与极值、凹凸性与拐点,微分方程求解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四、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12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9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9

第四章 不定积分

12

第五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6

第六章 微分方程

8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总学时】1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1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函数的相关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无穷小的比较方法,函数连续性的概念;熟悉函数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基本运算方法解决函数和数列极限的计算。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

1.集合与区间

2.函数的概念

3.函数的几种特性

4.反函数

5.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

1.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2.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第四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

1.无穷小

2.无穷大

第五节 极限运算法则

第六节 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1.夹逼准则

2.单调有界收敛准则

第七节 无穷小的比较

第八节 函数的连续性

1.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2.函数的间断点

3.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九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

2.介值定理

【教学重点】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概念及关系;两个重要极限;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函数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案设计】

在集合与区间的基础上引入函数的概念,介绍函数的形式、特性,演示极限的计算方法,学生练习极限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总学时】9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9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分段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的方法,反函数的导数的求法;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高阶导数。

能力目标:能熟练的使用导数和微分的计算法则计算导数和微分,包括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各阶导数。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1.引例

2.导数的定义

3.求导数举例

4.导数的几何意义

5.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函数的和、积、商的求导法则

1.函数的线性组合的求导法则

2.函数积的求导法则

3. 函数商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 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1.反函数的导数

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四节 高阶导数

第五节 隐函数的导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1.隐函数的导数

2.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1.微分的定义

2.微分的几何意义

3.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教学难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

【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实例导入导数的概念,进而介绍用定义计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总结出基本求导公式,介绍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通过实例导入微分的概念,介绍基本微分公式和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学生练习导数和微分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总学时】9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9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的应用, 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及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熟悉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泰勒定理;了解柯西中值定理。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导数熟练解决函数的极限、单调性、凹凸性、极值等问题,能够使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相关结论。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值定理

1.罗尔定理

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第三节 泰勒中值定理

第四节 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

1.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2.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

第五节 函数的极值和最大、最小值

1.函数的极值

2.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第六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教学重点】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极值;函数单调性;函数图形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

【教学难点】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

【教学方案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并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演示使用定理证明相关结论。介绍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图形描绘,并演示相关例题。学生对习题进行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四章  不定积分

【总学时】1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1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熟悉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及分部积分法;了解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不定积分。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教学内容】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2.基本积分表

3.不定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1.第一类换元法

2.第二类换元法

第三节 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教学重点】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教学难点】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教学方案设计】

由例题引入不定积分的概念,介绍不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演示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学生练习不定积分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五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性质及中值定理,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熟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并会计算。

能力目标:理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关系,能利用定积分定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教学内容】定积分积分法、几何应用、元素法。

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1.定积分问题举例

2.定积分的定义

3.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4.定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

2.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第三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1.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2.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1.定积分的元素法

2.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体积

4.平面曲线的弧长

第六节 反常积分

1.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2.被积函数具有无穷间断点的反常积分

【教学重点】换元法、体积应用。

【教学难点】元素法。

【教学方案设计】

由实例引入定积分的概念,介绍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并演示其应用过程,介绍并演示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应习题的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六章      微分方程

【总学时】8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8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微分方程的相关概念,一阶微分方程及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熟悉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了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能力目标:知道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中代数方程的区别,会解微分方程。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第三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第六节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1.

2.

【教学重点】变量可分离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教学难点】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法理论。

【教学方案设计】

由实际案例引入微分方程的概念,介绍微分方程的分类,演示各类方程的解法,学生进行相应习题的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六、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高等数学C是考试课,理论考试形式是闭卷,理论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的《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类型)。

2. 参考书可采用海洋出版社出版,由李文主编的《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另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和《微积分》都可以作为本教材的参考书。

 

 

教学大纲编审者:祁爱琴             授课教研室:数学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刘琳                   所属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专业负责人:                       学院院长:曹高芳

 

一八年七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