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学院全体党员学生将学习心得制作成一个个5到8分钟的微视频,在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展示。
深入贴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将“全面学”与“专题学”相结合、“反复学”与“跟进学”相结合、“集体学”与“个人学”相结合,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推动“精准提升工程”与“三全育人”相融合,构建起学院层面的“十大”育人体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和考核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一体化“三全育人”制度模式,使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初心和使命,对照全校广大师生医护员工的殷切期盼,对照先进榜样,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按照学员情况,重点考虑了学生和老师双方角色的定位。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化、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对各类学生进行精准识别、分类管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政治水平如何提升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三全育人”工作的前提是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也成为“精准提升工程”开展的基础。
对此,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依托学校、学院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和育人特长,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将粗放式的“漫灌”和精细化的“滴灌”相结合,因材施教,实施“卓越工程”“提升工程”“强基工程”“阳光工程”“双创工程”为主体的“精准提升工程”。
那么,如何实现“精准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的深度融合呢?学院注重“精准提升工程”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参与,使学院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党员及学生骨干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班级导师制”和“精准提升工程”结合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育人,将精准提升工程项目覆盖到“十大”育人体系中,从而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二个机制”,抓好“四支队伍”,打牢“五个阵地”,把握“六个节点”,形成“一二四五六”思政工作思路,叫响“成在卫管,人生启航”品牌,实现了“三全育人”工作有阵地、有抓手、有机制。
力争经过未来几年的改进和凝练提升,探索形成三个可供全国借鉴和复制的育人新模式